中國與堅強同在--記四川大地震
發布時間:
2016-06-15
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天。
公元2008年5月12日,14時28分,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.0級地震。當沉重的自然災難又一次不期而至,大半個中國隨之震顫,13億中國人為之掛牽。
從年初席卷南中國的暴風雪,到“藏獨”勢力的瘋狂叫囂,從阜陽EV71病毒的肆虐,到膠濟鐵路列車相撞的傷痛,接踵而至的災難,似乎注定2008將令中國人刻骨銘心。
其實,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四川盆地邊緣那個巨大的斷裂帶,更是中華民族的傷口。上萬人傷亡的代價,讓這個民族正在經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:反應速度,救援能力,衛生防疫,人心向背,社會穩定……每一個名詞都是一道關口,每一個命題都是一次大考。試卷已然攤開,答題者卻不僅僅是前方的救災勇士,還包括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級政府、每一個社團和每一個公民。
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早就說過:“鄰國之難,不可虞也。或多難以固其國,啟其疆土;或無難以喪其國,失其守宇。”當國家民族處于多災多難的非常時期,往往會激起人民發憤圖強,團結一致,戰勝困難,因而使國家更加強盛。
我們渴望天佑中國,但我們也深知“多難興邦”的這個道理。每一個時代,每一個民族,都無可避免地要經受一些考驗。而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中華民族雖歷經滄桑,飽受磨難,但每一次都能以這個民族特有的勇氣和毅力化險為夷,戰勝困難,并在五千年后依然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。
既然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就不必擔憂心志之苦、筋骨之勞、體膚之饑。因為磨難意味著這個民族將更加堅強,挫折則可以促使我們團結一心風雨同舟。
從地震發生后的情況來看,時下的中國正迅速匯集成一種強大的力量。從江湖之民到廟堂之官,從南國大地到長城內外,很多人因牽掛災情徹夜難眠,很多人相互鼓勵著踴躍捐款。我們不只是祈禱上天的眷顧,我們更冀望彼此的關懷和溫暖。“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”,不再只是枯燥的口號,而千千萬萬顆火熱的心一起跳動的最好載體。
我們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團結,很久沒有發現自己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戀,很久沒有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那些曾被忽略的充滿真誠和友愛的光輝。我們也很久沒有這樣用堅強代替淚水,用微笑迎戰不幸,用體貼溫暖彼此的機會。而這一切,在2008年,當雪災、“藏獨”、疾病、地震先后襲來時,我們肩并著肩找回了這份感覺。
上一頁
上一頁:
下一頁:
推薦新聞
2025-02-27
2024-08-09
2024-05-23
2022-05-16
2022-05-16
2022-05-16
2022-05-07
2021-12-23